11月6日至12日,以“格物致知,追求卓越”为主题,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和核科学与技术系联合主办物理学学科周。学科周期间,成功举办了前沿报告、实验室开放日、科普实践、教学研讨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诸多校内外师生参与,反响热烈。 系列学术报告:Michael V.Berry教授与师生进行深度交流 11月9日至13日,物理学系邀请英国Bristol大学Melville Wills荣休教授Sir Michael V. Berry作四场学术报告,并与师生深度交流。 在邯郸校区,Berry以“The physics of light in eighty pictures”和“How quantum physics democratized music: a meditation on physics and technology”为题作了两场科普报告。从天空中的彩虹和繁星,到千奇百怪的干涉线条和无形的偏振,他通过80张图片带领大家走进历史悠久的经典光学世界;通过激光在CD机中的应用、洛伦兹力在电视机工作中起到的作用等生动案例,他向同学们展示了物理学的突破如何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活动吸引了近600名在校师生和高中学生的参与。 在江湾校区,Berry带来两场学术前沿讲座。在题为“Geometric phases old and new”的讲座中,他向大家介绍了几何相位两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史;在题为“Chasing the Dragon: minimal model for undular tidal bores”的讲座中,他从常见的潮汐现象出发,向在场师生介绍了波状孔的最小模型等物理概念。活动吸引了500余名师生的参与。 讲座之余,Berry与物理学系师生通过午餐会、学术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了深度交流,解答学术困惑的同时,他话语间不时涌现的英式幽默令在座师生无不捧腹。此外,他还与上海市部分高中师生开展座谈。 在活动过程中,当Berry多次被同学们问及生涯规划建议时,他总是不假思索地给出相同的答案——“My advice is don’t listen to advice”。纯粹的兴趣驱动、旺盛的学术热情……Berry展现出的品质值得每一位物理人学习。 前沿讲座:聚焦学术前沿,探索理论热点 11月7日,核科学与技术系邀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贾宇作题为“重夸克偶素物理的最新进展”的报告,介绍重夸克偶素的衰变和产生过程的一些最新进展。同天下午,核科学与技术系还邀请日本东北大学的Kiyoshi Ueda 教授作题为“To Visualize Invisible with Invisible Light”的报告,介绍人类开发出高亮度的X射线源来观测纳米世界,在飞秒时间尺度观测原子运动,在阿秒时间尺度观测电子运动。 11月8日,物理学系邀请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物理系著名教授Allan H.MacDonald作题为“Quantum Metamaterials”的报告,介绍了一种由二维材料构成的新型的量子超构材料,以及该研究方向近期的研究进展和挑战。核科学与技术系邀请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建生作题为“磁约束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研究”的报告。 11月9日,物理学系邀请法国Kastler–Brossel实验室教授Michel Brune作题为“Circular Rydberg Atoms for quantum simulations”的专题讲座。Michel Brune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团队的核心成员,里德堡原子是目前进行量子模拟最有前景的平台之一。在讲座中,Michel Brune展示了基于铷原子进行圆形里德堡原子的制备与束缚的工作,和其所开发的基于锶原子的平台,这一平台为圆形里德堡原子的局部光学操作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同学们表示:“这些成果不仅在量子技术领域具有实际应用潜力,同时也丰富了我们对原子物理和量子科学的理解,为未来的量子技术发展指明了一条潜在的未来方向。” 11月10日,核科学与技术系举办“福家讲坛”第三讲,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邓建军作题为“大功率花瓣加速器创新研发与应用”的报告。邓建军介绍了花瓣加速器的原理、特点,以及根据应用需求创新研发世界第一台大剂量率高能微焦点花瓣加速器CT系统的进展和应用情况,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发表了看法。 实验室开放日:物理世界的探索之旅 11月7日,物理学系组织开展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物理演示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带领师生走进奇妙的物理世界,观察物理现象,观摩最新的科研实验,实地感受高端科技装备,了解顶级科研成果的研究过程。活动现场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众多可动手操作的实验装置。 11月11日,核物理与离子束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举办。沈扬、魏宝仁、张伟等老师为参观师生作讲解,加深了大家对精细缜密的仪器运作的了解。“这是一次让我非常震撼的科学体验!走进实验室,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真实的核物理研究,令人叹为观止,对我来说也是无价的学习机会。” 师生活动:学思贯通,知行合一 11月7日,核科学与技术系举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科创项目实践师生交流会,会议由副系主任傅云清主持。37名本科同学与30位导师结对,未来将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创实践。系党委书记赵强介绍,本次科创项目设立的初衷是“希望借助系所的项目设计,引导同学们探索自身是否乐于做科研、学习如何做科研。” 11月7日,物理学系举办的物理学月正式开幕,青年研究员周洋作题为“奥本海默之眼:感知黑洞的前世今生”的报告。周洋由黑洞存在性的论述出发,回顾了人类感知黑洞的历史,介绍了黑洞的信息、黑洞演化的知识以及有关黑洞的悖论,并简要阐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11月6日和8日,物理学系本研学生赴复旦二附校开展“明理讲堂”活动,为四年级小学生讲解“神奇的摩擦力”,累计覆盖60人次。 11月11日,核科学与技术系、物理学系、经济学院、基础医学院等15个院系的50余名师生前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八院”),深入了解“复旦一号·澜湄未来星”的研发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副校长马余刚,航天八院副院长张春明等出席活动。“我们在展厅中领略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看到了各种火箭、卫星的实体模型,更深刻体会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这次活动拓宽了我的眼界,在研发生产的第一线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坚定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科研报国的决心。”参加活动的同学表示。 教学研讨: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11月9日,物理学系邀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孙昌璞院士作题为“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和青年人才培养”的专题讲座,孙院士介绍了中物院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经验。他表示,着眼于国家科工需求,同时从青年人才的科研背景、兴趣特长出发,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是科研院校开展科研项目的第一原则,要搭建多元化人才成长舞台,选拔发展潜能足的青年人才和项目落地,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11月11日,物理学系教育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作为两年一度的全系范围内的教育教学品牌活动,本届研讨会凝练了物理学系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上的一些新探索、新举措、新成果、新思考。会议围绕理论课程建设、实验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研究生培养四大板块,聚焦如何破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钱学森之问”、怎样寻求时代新人培育的“育人之要”展开了深入研讨。 学科风采展:格物致知,追求卓越 11月6日至12日,以“格物致知,追求卓越”为主题,物理学科风采展在邯郸校区光华楼三楼大厅展出。此次展览回顾了物理学系和核科学与技术系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生动全面地展示了两个院系在教学育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亮眼成果。目前学科风采展继续在江湾法学楼一楼大厅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