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物理系的前世今生”,第14届物理人节的开幕式于2015年4月28日晚在物理楼大会议室举行。 诸长生先生是位“元老级”的物理人,也是一位传统的“F4”(本、硕、博、任教都在复旦)。他从1965年开始在复旦物理系读本科,直到2007年才退休。四十多年的岁月见证了物理系的变迁。 诸先生一开始先为大家介绍了物理系的前身和早期发展。早在1917年,复旦有了数理系,却没有物理专业,只有物理方面的课程。到了1952年的全国高等院校大调整,复旦才真正成立了物理系。 但是当时有了物理系却没物理楼,以至于相辉堂的一楼在当时充当着物理实验室的角色。而如今的这栋物理楼直到1959年底才开始建造。“物理楼就建在复旦校园的中轴线上,从位置上就能看出当时的物理楼规格之高。”事实确也如此,在1984年以前物理楼一直都是复旦最牛的建筑: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1984年访问复旦时就在物理楼221B作演讲,那时的221B还是复旦最好的报告厅。 讲到物理系德高望重的的前辈们,诸老师显得很敬佩。“单单校长,物理系就为学校贡献了三任。”他一一列举了物理系走出来的学术大师和行业翘楚。 之后诸老师又提到,在物理系之后成立的一些院系,如核科学和技术系、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它们的前身都是物理系,后来才从物理系独立出去,可见当时的物理系有多强大。但他随后指出,过度的拆分使得物理系学科范围偏窄,人数减少,实力受损。“我希望大家思考一下,这样孵化、拆分究竟好不好”诸老师语重心长的结尾令现场的同学们陷入沉思。 周磊教授是物理系副系主任,他是物理系1988级的本科生。他也是一位“F4”,因此周磊教授总是自称为大家的学长。 “周学长”给大家分享的是物理系在他的大学时期留下的难忘印记。“周学长”用快乐、理想、“疯狂”等字眼形容其本科时代。金晓峰是他的本科班主任,那时金晓峰不过26岁。当金老师第一次到周磊的寝室时,周磊和室友竟然问他:“同学你来干嘛?”也许是这一句话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随后的本科生涯里,金老师和他们已经打成一片了,他们都称呼金老师为“小峰”。 据“学长”回忆,在1991年前后,物理系有了第一次系运动会,那次系运会“周学长”所在班级获得全系第一,“小峰”激动得特意把家中价值上万元的尼康相机拿来给同学们拍照。但是岁月不饶人,“周学长”感叹,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对金老师的称呼从过去的“小峰”变成了现在的“老金”。 此外,周磊老师还给大家讲了物理系足球队“死磕”国政系最终3:0获胜、物理系辩论队由于评委的暗箱操作败北,班级同学退场抗议等等故事。“周学长”生动的讲述让大家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在他的演讲过程中,大家总是笑声不断、惊叹连连。 沈健教授是物理系的系主任,他2010年来到复旦物理系。“我不像前面两位物理人那样和物理系有这么深的渊源,但这恰恰说明复旦物理系正在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各地的物理人” 沈主任对当前物理系的认识颇有高度,他认为当前的物理系正朝着,也应该朝着规范化、职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物理系现在的发展之路采取的是Single PI制度,即各committee管理系务和faculty meeting投票制度,这使得faculty之间的关系简单、融洽”。 沈健老师指出,这种人际关系促使系里的环境更加适合学术。而现在物理系一切操作按照《物理系章程》执行,简单明了,让每个来到复旦物理系的人员心里有数。“那些从美国回来的教授们,都觉得在我们这儿最适应。” 随后他又提到了人才引进,近年来物理系在引进人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今后还要加大力度。他的上一任任期内已经为物理系引进了30名科研人才,”我希望这个任期内再引进30名。“ 硬件方面,江湾新建的物理科研楼已经封顶,预计明年会落成,届时物理系将会有一个更完善、设备更齐全、分布更集中的科研平台。 作者:易扬帆 摄影:王铨康
开幕式上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诸长生、周磊、沈健三位复旦物理人分别以各自的眼光讲述他们眼中的物理系,为大家分享他们与物理系的情缘。